相信民用天然氣供應可以得到保障——能源專家解讀近期“氣荒”現(xiàn)象

摘 要

相信民用天然氣供應可以得到保障——能源專家解讀近期“氣荒”現(xiàn)象:民用散煤無法有效治理,替代是最佳途徑,無法替代的也要采用清潔煤。

    最近“氣荒”問題廣受關注,有人認為民用“煤改氣”導致天然氣需求暴增。今年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原因是什么?應如何推進北方地區(qū)清潔取暖?

    清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、原熱能工程系主任,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姚強16日就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。

    “今年天然氣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,是需求側超預期規(guī)模的增長和供應側始料未及的減少造成的。”姚強說。

    他介紹,今年1至10月,全國天然氣消費量1865億立方米,同比增長18.7%。其中,城市燃氣增長10.1%,工業(yè)增長22.7%,發(fā)電增長27.5%,化工增長18.2%。

    民用“煤改氣”貢獻了多少?他說,據(jù)統(tǒng)計,“2+26”城市實際有319萬戶完成了“煤改氣”,加上集中供暖鍋爐改氣,預計采暖季將新增天然氣需求量50億立方米左右。平攤到四個月的供暖季,即日均需求增量約4200萬立方米。

    他表示,從今年總的需求增量看,12月全國日均用氣量為8億立方米,較去年同期增長20%左右,即日均需求增加1.3億立方米??梢?,“煤改氣”部分僅占30%左右。

    在天然氣需求不斷攀升的同時,天然氣供給卻出現(xiàn)了一些問題。

    他介紹,首先,計劃中的海外資源紛紛“掉鏈子”。原定于2017年投運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無法按計劃投產,減少日供應能力2000至3000萬立方米;中亞氣相比合同計劃供應量減少了4000至5000萬立方米/日,使新投運的陜京四線無法發(fā)揮作用,導致供應短缺,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(qū)。

    他推斷,如果供應側不出問題,民用“煤改氣”的用量是完全可以滿足的。

    出現(xiàn)天然氣供應短缺時,基本的政策應該是“壓非保民”,即壓低非民用氣,保障民用氣。

    姚強指出,實際上,很多地方未能及時制定嚴格、詳細、能落地的“壓非保民”措施,未能將增加的用氣量用于民用,而是給了工業(yè)。有的還出現(xiàn)了一些不正常情況,如由于民用氣和非民用氣價格雙軌制,一些燃氣公司打著民用氣的名義申請到更多天然氣,卻將低價購得的民用氣銷售給出價更高的非民用使用,賺取差價,從中牟利,使本該保障民生的天然氣供給更加緊缺。

    “綜合分析,‘氣短’現(xiàn)象應該是暫時的,國家各方面正在努力增加天然氣供應,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,相信民用天然氣的供應可以得到保障。”他說。

    這會不會影響清潔取暖推進?他表示,應堅定不移地繼續(xù)推進北方地區(qū)清潔取暖,在有條件的地區(qū)繼續(xù)實施“煤改氣”“煤改電”。

    他分析指出,“煤改氣”是指將散燒煤改氣,并不是所有的煤都要改用天然氣。民用散煤的“煤改氣”“煤改電”是民生工程,也是民心工程。

    其次,民用散煤確實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(qū)冬季霧霾,發(fā)達國家治霾經驗之一就是使用清潔能源。清潔取暖符合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實際。從今年環(huán)境質量看,“2+26”城市11月PM2.5濃度同比下降37%,改善程度前所未有,“煤改氣”“煤改電”的貢獻功不可沒。

    此外,民用散煤無法有效治理,替代是最佳途徑,無法替代的也要采用清潔煤。

    他建議,對天然氣供應和消費的特性要加強分析,加強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,提前安排好供氣,有序推進。在“煤改氣”“煤改電”設施沒有完工的地方,原有的燃煤取暖設施也不能拆除,同時對于可能出現(xiàn)的天然氣供應問題應做好預案,保障群眾供暖。

 新華社記者高敬